BET9九卅娱乐十年信誉
|收藏|设为首页
课程思政主题元素
案例十四 中国助产教育的开拓者—杨崇瑞
发布时间:2023-09-17 浏览次数:10

2.案例描述

杨崇瑞(1891年-1983年7月20日),医学教育家,中国近代妇幼卫生事业创始人,中国助产教育的开拓者。对发展中国的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事业及倡导、推行节制生育工作呕心沥血,勤奋耕耘了60年。她是第一位把现代科学的妇幼卫生知识从城市大医院送到农村;第一位提倡新法接生,是全世界率先培训接生婆的人;第一位在我国创办助产教育,办起了示范性的助产学校及附属产院,并把培养的骨干分派到边远落后地区;第一位在20世纪30年代即提倡并办起节制生育指导所;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任妇幼卫生司司长。

杨崇瑞1891年出生于北京通州,她自幼随父耕读,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追求科学的种子。

1917年,她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。

1922年在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,她曾亲自到农村调查了解妇幼卫生状况。为了降低我国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,杨崇瑞致力于预防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工作。

1925年,她获得奖学金被选送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修。进修之余,她到美国和丹麦、奥地利等十几个国家考察公共卫生和医学教育,逐渐意识到公共卫生是一条保障民族健康的捷径,比医疗更能积极预防疾病。经过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,她认为英国、荷兰、德国、法国采用受过严格训练的助产士处理分娩的做法大可仿效。1927年她学成回国后毅然由妇产科转到公共卫生科,从此走上了开创我国新型妇幼卫生事业的光辉道路。

1929年,她多方呼吁,排除困难,筹建了北京国立第一助产学校和附属产院,1933年又创办了南京中央助产学校,并亲任校长。她治学严谨,把“牺牲精神,造福人类”定为学校的“校训”,作为学生的奋斗目标。以后她又在全国相继建起了60余所助产学校,培养了大批妇幼卫生人才。
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,杨崇瑞就以一个医学家的远见卓识预见到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,提出“限制人口数量,提高人口质量”的主张,主编《节育讯》,并创办了“节育指导所”,堪称我国倡导计划生育的先驱。

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,正在日内瓦工作的杨崇瑞博士毅然回国,参加了中国红十字医疗队,投身于抗战救护工作。

1948年,杨崇瑞被国际卫生组织聘为联合国妇幼卫生组副组长。次年,她在欧洲各国参观时,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,顿时欣喜若狂。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愿望,她毅然谢绝朋友们的挽留,放弃了联合国的高薪和要职,辗转返回祖国。

回国后,她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,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任妇幼卫生局局长。文革时期,杨崇瑞被错划成右派,但仍潜心研究总结经验,著书立说;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,作为全国政协委员,又提交了“恢复助产教育”的提案,当时她已年逾90高龄。

杨崇瑞创造了中国妇幼卫生史上“N个第一”,却没有给自己建造一个家庭、一个孩子。曾有记者问她为什么不结婚?她说:“我和妇幼卫生事业结了婚,全中国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。”

杨崇瑞1983年病逝,临终前她把自己一生省吃俭用积蓄的6.9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献给国家,用于发展妇幼卫生事业,她为中国妇幼卫生事业耗尽了心血,献出了一切。

思政映射点

杨崇瑞对发展中国的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事业及倡导、推行节制生育工作呕心沥血,勤奋耕耘了60年。她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助产学校,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为民族的健康而奋斗的妇幼保健队伍。一生的理想是“母婴万岁”,“牺牲精神,造福人类”是杨崇瑞为助产学校立下的校训,更是她一生的写照。杨崇瑞以火热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,在公共卫生、妇幼保健事业以及助产人才培养上,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

杨崇瑞热爱祖国、热爱人民、热爱她终生为之奋斗的妇幼卫生事业。她曾说:“我和妇幼卫生事业结了婚,全中国的儿童都是我的孩子。”她一生没有自己的小家庭,但把血肉之躯献给了中华民族“大家庭”;她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,但把全部的爱献给了数不清的下一代。通过本案例引导医学生学习杨崇瑞的爱国情操和献身精神,唤醒他们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,为祖国医疗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。